动力丝滑底盘舒适:东风日产超混电驱奇骏登陆中山-kok体育娱乐官网

动力丝滑底盘舒适:东风日产超混电驱奇骏登陆中山
发布时间:2023-06-18

6月17日,“你好 超混电驱奇骏——中山上市发布暨试驾体验”活动在中山天奕星河coco city热闹举行。活动当天将超混电驱奇骏上市发布会及道路试驾相结合,让大家亲身感受超混电驱在驾乘方面的综合体验。

作为东风日产寄予厚望的产品,超混电驱奇骏共推出两款车型,分别为超混双电机四驱至尊版(19.99万元)、超混双电机四驱豪华版(18.99万元),实现“混动 四驱”一步到位。新车还搭载前后双电机第二代e-power、e-4orce雪狐电四驱外,新车还标配增强版propilot超智驾、日产智能主动安全系统等科技配置。尺寸方面,超混电驱奇骏拥有4681mm车长、2706mm轴距,和燃油版车型接近。

试驾体验
综合油车和电车优势,主打“快、顺、静”

从笔者实地试驾体验来看,超混电驱奇骏搭载第二代e-power,其核心就是“只烧油不充电 100%电驱”,发动机不直接提供动力,而是作为增程器那样为四驱电机赋能。因此,该车的驾驶体验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快、顺、静这三个字。

一方面,它不像一般纯电ev车型启停那样有容易让人晕车的感觉,但又拥有综合“电动车 电车”那样的起步快、平顺、安静;另一方面只需加油无需充电,解决了新能源车充电难、里程焦虑等痛点。因此,传统燃油车用户在不改变驾驶习惯的前提下,就能轻松上手。厂家工作人员介绍,与燃油版车型相比,超混电驱奇骏采用100%全时电驱,实现0换挡,因此电控加速更加线性和顺畅,电能制动动能回收更平滑和稳定,有效避免传统电车的晕车感。而且,本次超混电驱奇骏采用了anc主动降噪系统、双层声学隔音玻璃,这也有效提升乘坐舒适性。

超混电驱奇骏搭载12.3英寸3d炫彩交互式仪表盘、12.3英寸6核极速高清中控屏、10.8英寸双层曲面技术hud抬头显示,可实现三屏联动。

另外,得益于专业调校,增程器在日常行驶时启动少,转速低且稳定,噪音小,在急加速行驶时,加速则既快又安静。加上日产能量管理系统,可据驾驶要求灵活充电,进一步提升驾驶的静谧性。笔者留意到,该车还有ev纯电模式,在车辆辅助电池电量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该车可实现在拥挤、小区内部等低速通行路段实现短时间不烧油的纯电驱动,进一步兼顾燃油经济性。

在底盘表现方面,本次超混电驱奇骏搭载的e-4orce雪狐电四驱,整合了四驱控制技术、四轮控制技术、底盘控制技术,将四驱控制技术从机械控制跨越到全电控。从城市道路试驾来看,笔者认为该车底盘依旧延续了日产一贯的舒适驾控,整体滤震表现不俗,有一定的厚实感;四驱系统的加持让该车在加速入弯时给予驾驶者平稳的感觉和足够的信心。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日产多年来引以为傲的人体工学座椅。实际体验下来,笔者认为新车座椅综合舒适度值得打上高分,长时间驾驶时也没有疲劳感。

笔者点评

试驾完这辆超混电驱奇骏之后,笔者最大的感触是:如果早两年新一代奇骏首发上市时就用上e-power技术,不管是奇骏还是东风日产都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不过,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平心而论,在目前新能源车极度内卷的环境下,超混电驱奇骏的静态表现着实说不上出彩,但整体驾驶质感依旧体现了日产作为老牌车企的实力。

至于对它的定性上,笔者认为大家不需要去纠结这款车是混动、纯电或其他什么物种。的确,超混电驱确实不是国内新能源车的主流,但在这个电动与燃油并存,各种动力形式百花齐放的时代,在用车环境相对更加复杂的中国市场,一辆不用充电却有着电车体验的超混电驱车,笔者认为其仍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市场前景。值得一提的是,超混电驱奇骏在中国市场的指导价格远低于其他海外地区,是全球最低价格,充分体现出东风日产对于中国市场的最大诚意。只不过在现在如此内卷的国内车市中,笔者认为日产不必只走超混电驱这条路,特别趁眼下日产还有在国内市场转型的空间下。


编辑  徐璇   二审  肖良津   三审  赖有生

kok体育娱乐官网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kok体育娱乐官网的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kok体育娱乐官网的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kok体育娱乐官网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