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个项目当天通过展示与答辩等形式,分别决出了大学组和中学组的各个奖项。

大赛评委点评项目。

学生展示项目并进行答辩。
近日,由团市委、市教体局主办,市青志协(市义工联)、市学联承办的首届中山市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正式落下帷幕,经过近三个月的筛选,进入决赛的30 个学生项目当天通过项目展示与答辩等形式,分别决出大学组和中学组的一、二、三等奖。大赛评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社工和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谭建光认为,本次参赛的项目立足实际,项目内容实用且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创新性,体现了中山青少年群体关心社会热点、热心践行公益的特点。
●长者服务项目最为学生们青睐
本次大赛自3月启动以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市各镇区中学及大学共75个项目。经过前期评审,10个大学组项目和20 个中学组项目晋级决赛,项目涵盖了环保、长者服务、社区服务、阅读推广、禁毒宣传等多个领域。
其中,中学组有7个项目涉及长者服务。学生们“敬老慰老”形式多种多样。如:桂山中学的学生们准备搭建社区老人的t 台秀,让老人勇于秀自己;中山中专的学生志愿者们与学校退休的老教师长期联系,定期探望并通过该项目让老教师继续发挥余热;中山一职的学生志愿者则与古镇、横栏等学校附近的镇区联系,定期看望社区里的孤寡或半失能老人。另一方面,环保领域、民俗手工文化创意领域的志愿项目分别占了4个,仅次于长者服务。
在大学组中,环保和社区服务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如火炬职院与社区合作开展“430课堂”,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的馅饼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为社区特殊青少年提供烘焙教学等。
当天决赛采用“5 3”模式进行,每支参赛队伍有5分钟的ppt 展示和3分钟的项目答辩。最终,来自桂山中学的“愿年轻不止‘布’,以深情共白首”项目和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的“公益伞”项目分别夺得中学组和大学组一等奖。
●项目“走出去”链接不少校外资源
让评委感到惊喜的是,学生们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局限于校园。参与决赛的30个项目中,大部分与校外资源取得联系,并开展多次服务。
市华侨中学的“微爱益善”项目,针对青年残疾人就业目标不明确、对自身能力了解不足的社会现象设计项目。他们在今年,利用节假日先后到西区残疾人服务中心和小榄镇博华特殊教育儿童学校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残疾人的沟通方式和目前工作种类。
今年4月,他们还在西区的 残疾人 服务中心,与社工们一起 开展了一次“配音员工作体验坊”的活动。“要改变残疾人整体的就业环境,我们的能力还不够。但通过体验活动,让残疾人了解自己,恢复自信,我们可以发挥作用。”项目负责人张同学如是说。
市松苑中学的学生志愿者们则与孙中山故里旅游区5a 级景区进行合作。计划利用故居的讲解员师资,为学校培养20名故居讲解员,跟随先辈的足迹,找寻文化的印迹,讲述好中山故事。每周六或周日12:00-16:00到南朗翠亨孙中山故居为游客进行导游讲解服务。他们计划在故居小分队成型后,再逐步开展中山博物馆、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讲解项目。
而海洲中学的学生则与英德市黄花中学取得联系,计划通过学生志愿者与当地品学兼优但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结对子,在暑假来一场自己导演的“变形记”,与山区的孩子同吃同住同学习,并在校园内为他们募集一批慰问金。
●搭建平台助推优秀项目开花结果
谭建光认为,学生们的项目十分“接地气”,可以看出学生平时十分关注身边社会需求,并发挥创意,设计出一些行之有效的kok手机登录入口的解决方案。
不过他也坦言,从质量上看,学生志愿服务项目与成熟的公益项目依然有一定的距离,如不够活泼,局限于“就事论事”。他建议,在项目深化及其传播过程中,不妨有一定的延展性,更亮丽一些,更丰富一些,更深入一些。除了关注周边的社会问题,也要通过网络,看看别的城市是否有可借鉴的项目和举措,为项目带来更多亮点。“要找到开展该公益活动背后对社会更深层次的意义,回应社会中更深层的矛盾。不妨与目前博爱100的成熟公益项目合作,成为类似项目的一个子项目,或许可以做得更漂亮。”
据组委会介绍,本次大赛的获奖团队将获得一定的项目支持资金,鼓励将项目落地实施。所有的落地项目计划在明年年初开展评估。组委会期待通过大赛的形式,完成学生“从想法到行动”的链条,一方面能在校内广泛宣传志愿服务,引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另一方面是挖掘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培育一批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激发大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