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志愿
6月25日是广东高考成绩放榜日,家长和孩子迎来了一场紧张的报志愿“大考”。如何避免高分落榜,如何不让分数浪费,让分数“性价比”达到最高,每年高考志愿填报之时,这些问题都让众多考生和家长倍感纠结。对报考政策不了解加上紧张的时间限制下,不少家长对于“花钱报志愿”趋之若鹜,不少家长还会“病急乱投医”。
近日,本报联合中山市新学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精志愿”高考志愿系统,实现媒体的权威性与社会机构的专业性相结合,共同为广大考生提供填报志愿的精准服务。据悉,“精志愿”系统四川省已推广多时,超过10万考生使用这一系统,至今没有出现考生落榜情况。今年开始,新学林将这一系统拓展到全国14个省,并首次进入广东市场。
■现状:信息不对称家长愿意花钱报志愿
张小姐女儿今年高考,高考结束后,她给女儿下载了两个报考软件,一个是综合测评软件,一个是基于大数据的报考软件,其中,第二个软件属于付费软件。她告诉记者,付费的软件可以看到近三年各大高校的分数线和录取情况。
“如果可以得到专业的意见,我可以接受付费咨询。”张小姐透露,相比老师的建议和个人的经验,她更希望结合女儿的兴趣来填志愿,希望能有科学性的填报方案。
记者发现,多数家长最纠结的想法是,当孩子分数处于“尴尬”的边缘时,比如被重点一本录取的可能性低,但填报有把握的普通一本学校又心有不甘。虽然一些机构的报考咨询价格不菲,但为了让孩子顺利挤过高考的“独木桥”,还是有家长愿意为此买单。
在此情势下,高考志愿咨询市场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记者获悉,全国有超过70家的高考填报志愿系统,全国性的平台大概占四分之一,其他都是区域性平台。高考结束后,这些平台通过qq群、微信群,电话营销的模式拓展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家长并不清楚平台的自身实力,于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来购买。
■提醒:认清三点提防假“大数据”
中山市新学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划经理赵振兴透露,“精志愿”的点位法已经取得国家专利,这一系统在四川推广已有不少时日,其中2015年有2—3万考生使用这一系统,2016年有10万考生使用,目前统计数据显示,这些考生均没有出现落榜的情况。
记者获悉,市面上众多打着“大数据”分析辅助志愿填报系统,基本功能都差不多:查历年分数线、职业性格测试、估测当年分数线、模拟填报等,在这些表面功能大同小异的填报网站或系统中,又如何区分哪些才是真正专业可靠的呢?赵振兴提供了三点作为参考。
第一,看平台是否有权威数据库;第二,看是否有专利技术与核心算法;第三,看是否有成功的经验,用事实来说话。“如果一个志愿填报参考系统在宣传上狠下工夫,着重包装,没有任何历史预测结果可供参考,就没有信用可言。”赵振兴透露,一个智能志愿填报系统能为考生和家长提供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于它的数据库,此外,他强调,开发一套独家的算法需要专业研究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算法是这一类高技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只要多从细节深入了解,要辨清可靠的报考志愿系统并不难。
链接:关于“精志愿”
1、拥有国家专利。原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沈大凯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利用军事制导技术原理和大数据分析手段,研究出高考志愿填报新方法——“位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号,他利用“位点法”原理研发出了“精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智能决策系统,通过简单的三个步骤就能立即生成多套专业填报方案供考生参考。
2、权威数据库。“精志愿”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数据库与全国各个省份考试院的数据库保持同步,收录了近几年全国2500多所院校数千个专业在各个地区的录取分数。
3、测试结果被“精志愿”高考志愿智能填报系统研发成功后在四川省首次投入使用,在2016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夕(6月23日),“精志愿”就对全国2500 多所高校的所有专业做了充分预测,预测分与实际录取分数误差在±5分内达70%,甚至部分院校几十个专业在±3 分达到100%。这些数据都已经过成都市公证处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