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疗育亲子公益活动现场。
11月13日,为推动中山市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康复训练效果,中山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以下简称“精协会”)经过精心策划,联合广州医科大学刘莎博士孤独症森林疗育团队,在中山明玥森林学校首次推出森林疗育亲子公益活动。
“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室内,以大森林为课堂,以大自然为师,通过真实情景训练,体验精彩有趣的森林疗育课程,在森林中嬉戏,在自然中学习。”精协会会长苏小雁表示,元气满满的大森林能唤醒孩子潜能,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能全面提高孩子的理解、认知、心智以及社会融合的能力。
■在自然中找寻“启智”灵感
据了解,15组家庭获得了此次参与森林疗育课程的机会。“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调动多感官来感受自然界,能让孩子迅速成长,也让家长发现孩子不一样的潜能。”明玥森林学校校长潘德荣表示。
“孤独症的孩子,主要的问题在于语言社交等方面能力的落后。一方面是先天性病理性原因,另一方面在于后天生活环境中的刺激不足。大自然能为孩子们提供放松而丰富的环境,激发孩子自主自发学习的动力。”潘德荣表示。
“以拔河为例,它里面有很多理解认知与社会性的合作训练,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这一次孩子们和家长都玩得很尽兴。”苏小雁表示。
“以前,孩子更多是在室内上课,这一次接触到很多朋友,又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里,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合作,还学会了爬树这些技能,成长速度让人惊喜。”小松(化名)的妈妈参加完活动后非常开心,活动中不仅孩子表现得非常有主动性,家长们也非常放松,卸下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真希望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孩子收获大,我们家长的身心收获也不小。”
苏小雁表示,首次森林疗育亲子公益活动的成功举行,让他们对森林疗育更有信心,“我们争取与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合作,推出更多期的森林疗育亲子公益活动,让更多孤独症患儿的家庭受益。”
■以公益活动普及科学养育方式
2020年中山市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显示,中山市0-14岁儿童有69万多,按自闭症1%的发病率来估算,中山大约有6900名自闭症患儿。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男性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70%的儿童孤独症患者伴有智力低下,20%智力基本正常,5-10%智力超常,表现为对音乐、美术等十分敏感或者记忆力超常等。自闭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等可能与发病有关。
据介绍,自闭症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采用教育和训练的方法,使自闭症儿童的预后有显著的改善,越早干预,改善的程度越高,儿童更有可能回归正常的生活学习,目前认为黄金治疗时间是3岁以下。但是一岁多的孩子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如果家长有所怀疑要及时带到医院找专业人员评估,一般两三岁症状就会变明显,如果这时不加干预,四五岁就更严重了。如果这时候再去找医生,已经把最佳时间耽误了。
“举办这样的公益活动,不仅能向更多人普及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也能让大家对这一疾病有更理性与科学的认识。”潘德荣表示,公益活动的开展需要社会力量的加入,此次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团委不仅提供了资金赞助,更有十余位志愿者参与共同服务亲子家庭,“这些社会力量的加入,让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也向社会普及了孤独症相关知识,让更多人一起来关怀关爱这些‘星’孩。”
记者 闫莹莹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方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