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沃莱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已一片繁忙。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与近几日阳光灿烂的天气一样,中山市森鹰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正仁的心情也逐渐晴朗起来。谢正仁经营的家电企业颇有规模,产品以出口为主,其中一个小品类在欧洲市场处于领跑地位,可谓风生水起。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曾一度让他不知所措。谢正仁说,半个多月前很焦虑,最开始担心不知企业何时能复工复产,接着又要考虑能否全员返岗,国外客户的货单催得紧,自己天天在公司吃住,一直思考如何渡过这次难关。
中山市系列政策的出台,谢正仁终于吃下了“定心丸”。
2月9日,我市出台《关于应对疫情稳企安商的若干措施》后,紧接着发布了《致来中山朋友们的一封信》《致广大人才朋友的邀请函》等,各镇区围绕抗疫情、谋复产、送政策、解困难等,相继推出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随着全市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谢正仁的公司于2月17日正式复工复产,工厂车间又发出了机器的轰鸣声。这熟悉的声音让他有了底气,焦虑少了,信心足了,脸上笑容多了,心情越来越好。
截至目前,中山大部分镇区的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0%以上,有的镇区已达到了100%。中小微企业正在加快复工复产步伐。
疫情对企业来说也是一场“大考”。在危机面前,企业家精神、企业生产方式、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等,都是变革的力量。
戴着口罩抓生产,正成为我市众多企业的新场景。防疫情不松懈,抓生产不动摇,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定能把“两难”变“两全”。
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进门需测量体温,正常者方能领取通行条。
本报记者 文波 摄
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办公区,员工之间设置了隔挡。本报记者 文波 摄
格兰仕公司员工进入车间时需要测量体温。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中山辰元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在搬运物资。
本报记者 黎旭升 摄
美的环境电器公司生产车间,员工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本报记者 黎旭升 摄
欧普照明电器(中山)有限公司一名处于观察期的员工生日,关爱小组的成员上门送去了鲜花。
本报记者 文波 摄
20日晚,广西籍员工被接送回沙溪镇时,志愿者为返岗人员准备了姜糖水。
本报记者 孙俊军 摄
东升镇一复工企业的大门前,保安员正在对车身和车轮分别喷洒消毒水。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21日,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员工下班后前往饭堂就餐。
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广东香山衡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食堂内,就餐的员工,每人相隔2米远。原本可以坐4个人的不锈钢桌子,现今每张只坐着一个人,且大家都朝向一个方向,单独而坐。
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