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神快线建设工地,工人们在路旁的斜坡上固定钢筋,为复绿做准备。本报记者 黎旭升 摄
6月18日,105国道改建工程项目部,两名工人顶着烈日值班。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深中通道宿舍区,一名工人拿着水杯经过。
本报记者 黎旭升 摄
工人在高温下固定钢筋笼。本报记者 黎旭升 摄
6月13日,西环高速大涌段建设现场,工人在高架桥上施工。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105国道改造项目三乡段,工人们在高温下焊接。本报记者 黎旭升 摄
7月28日,头戴草帽的建设者在沙石公路施工现场。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一轮又一轮的高温炙烤着,大地似乎要燃烧,在中山许多项目的建设现场,工人们忍着高温,用汗水浇灌着这座城市。他们在烈日中坚守,在烈日中奉献。
在深中通道建设现场,工人们穿着厚厚的工作服与时间赛跑。早上,晨曦微露,他们开始起床,带上硕大的水杯,从宿舍前往建设现场。正午,他们回到宿舍,稍微休整后,再次赶赴现场,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按时完成建设工期。一位来自江苏的工人告诉记者,他来到这里已经有一年多了,虽然天气很热,但觉得还是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毕竟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工程,能参与其中,感到非常荣幸。他们在海上作业,通常几个月才能出来一次,从码头到建设现场,往返超过两个小时。
记者多次去坦神快线采访拍摄,这里的工作人员几乎全天坚守。他们分工明确,有人在吊装路基,有人在道路两旁的山坡上复绿,有人浇灌钢筋笼,忙得不亦乐乎。记者采访了其中两位浇灌钢筋笼的四川工人,他们到中山已经快两年了,几乎一辈子都和钢筋笼打交道,习惯了工地上的生活方式。由于坦神快线工段比较分散,他们早上出来要等到晚上才能回去。我采访他们的时候正好是一个太阳暴晒的午后,两个人在树荫下喝水休息。他们的皮肤黝黑黝黑,眉毛上黏着灰尘,嘴巴干裂。为了安全,必须穿上工作服,既厚且不透气,工作服上布满了汗迹。据他们介绍,天特别热的时候,他们工作一会儿就要躲到附近的树下休息会儿以防中暑。
目前,中山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重振虎威的嘹亮号角指引着各行各业向前推进。这些建设者用勤劳的双手为中山的发展添砖加瓦,每一滴汗水都是留给这块土地的记忆。他们很平凡,他们也很伟大,这一组组镜头,记录了他们在太阳炙烤下平凡的身影,当深中通道通车的时候,当坦神快线竣工的时候,当石岐总部经济区屹立的时候,我们应该铭记,有这样一群普通的建设者,他们的汗水曾经洒在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