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选手对参赛作品进行最后的整理。
一名大厨摆放自己的作品。
两位参赛选手抬着完成的作品走向评委区。
评委们在品评参赛作品。
作品展示区,观众们在围观参赛作品。
要成为一名大厨,不但要会做菜,还要学会绘盘。
制作点心,一丝不苟。
本报记者 孙俊军 摄
在粤菜师傅工程成果展示区,市民在学习制作蛋挞。
中山本土粤菜大厨的精湛厨艺吸引大批市民围观。
本报记者 孙俊军 摄
比赛即将开始,大厨们一个个“磨刀霍霍”。
8名选手获得了粤菜烹饪全国邀请赛金奖。
3月20日,粤菜师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粤菜烹饪全国邀请赛系列活动在中山举行。现场人声鼎沸,市民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围观赛事。
在上百人围观注视下,参赛选手黄钰潮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把一块块不规则形状的酥皮点心托起,轻轻地放到玻璃陈列架上。点心的外皮实在太酥脆了,一不小心就会被捏碎。这款瑞士鸡粒角作品,曾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珠三角地区的特色点心,酥皮入口即化,鸡肉、叉烧粒调制的馅料咖喱味浓郁。“工序多、工艺要求高,越来越少酒楼做这款点心了,市民自然也吃不到。“来自小榄人家粤菜酒楼的黄钰潮有着39年从业经验,是一位中式面点大师。他之所以选择这款作品参赛,是希望传统粤式点心的手艺能够传承下去,让中山人能够留住儿时的味道。
在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念念不忘的美食往往承载着情感记忆。“曾经有一位阿婆,一边吃着我做的咸煎饼,一边流眼泪,因为她吃出小时候的味道,回忆起父亲买回一个咸煎饼,她和哥哥分食的往事。”在黄钰潮看来,用心制作的美食才有灵魂,才能打动人心。站在一群年轻的参赛选手中,黄钰潮认为自己作为老前辈,肩负着行业振兴的重任,坚守传统味道,传承粤菜的精髓。
在中山烹饪界人称“陈皮陈”的陈文杰,凭借作品“一掌定山河”夺得粤菜烹饪全国邀请赛金奖。以搜罗特色食材为乐趣的他,为了齐集这次比赛要用的8年老鸭掌和33年陈皮,先后前往江门、云浮等地,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希望通过我的研究,将陈皮与更多的中山地道美食融合,设计出更多创新菜式,让更多人体验中山美食的魅力。”
00后选手李锐勇和他的老师、90后谢金芳同场竞技。老师的“盛年陈皮鸽”卤香扑鼻、雕花精美;学生的“竹笋肉”模拟竹笋形态栩栩如生,俨然一幅竹林水墨写意画。出自学院派的他们,作品独树一帜,风格鲜明、细节精致。谢金芳说:“年轻人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在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对传统粤菜进行创新,让粤菜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