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细雨霏霏,烟雾迷蒙,中山市石岐中学匡香华、邱啸林、薛书玉三位老师肩负使命,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十一中(以下简称“十一中”),开展为期两周的顶岗交流活动。同一日,对方学校也派出丁梦娴、徐碧莲、余庭梦三位年轻的老师到了新的学校、新的岗位。这是为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号召,进一步深化广东省中山市与贵州省六盘水两地的教育结对帮扶的举措。“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此次教育合作,为两校教育教研方面的协作,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意义深远。
对于顶岗交流活动,石岐中学的三位支教老师,克服了教学的繁重、地域不适等困难,高标准严要求履行了教学职责。他们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量的同时,邱啸林、薛书玉两位老师分别上了一堂公开课、一场科组研讨交流活动,并且不定期地提供优质示范课。匡香华老师为九年级学生开展了两轮讲座和一场科组教研交流活动。另外,为加强与十一中的文化交流,中山市石岐中学星语文学社推出了二期十一中14篇美文。贵州一行,双方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教育教学领域上,取长补短,优势融合。
匡香华是石岐中学派出去支教的语文老师,是一名作家,两年前曾经把自己写的校园小说《小心蹚过成长这条河》捐赠给学校。听说作家要来上语文课,孩子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匡香华的语文课重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课堂氛围愉悦活泼、灵活民主,这让他们对语文课有了特别的体验,他们不自觉地成了匡香华的粉丝,课堂内外,他们纷纷找匡香华在语文书上,作业本上签名。
匡香华老师在课堂上。通讯员供图
为了播下文学的种子,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匡香华对孩子们的阅读引导,作文指导非常用心。石岐中学星语文学社是本校的校园文化亮点,匡香华有创办文学社的经验。在全面了解孩子们的写作基础后,她率先将班级收集到的6篇精品美文整理成电子版,对方学校非常支持,相关老师迅速整理好了自己班级优秀学生的电子作文。就这样,在支教老师来校短短的数天后,星语文学社公众号就推出了一组十一中美文特辑。第二周周五,石岐中学星语文学社又推出了一组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精心挑选的七篇美文。十一中张无穷校长原本就有创办文学社的设想,这一下更坚定了创办文学社的决心,并将之快速提上日程。
针对语文学科受冷落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匡香华还为语文科组老师做了《从课堂内外体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的专题讲座。为了保持孩子学语文的热情,她谈了自己的管理、课代表团队建设,语文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这些做法都得到老师们的认可。
邱啸林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深资数学老师。他爱护学生,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经常主动和学生交流。邱啸林承担初三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把石岐中学先进的中考备考经验带入支教学校。在全年级数学公开示范课上,邱啸林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启发学生一题多解拓展思维广度,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逻辑推理,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讨论,探索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整节数学课充实而精彩。
邱啸林老师在教学。通讯员供图
对于双减政策后如何布置数学作业,邱啸林作为在科组会议主讲老师时谈到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依据挑战性学习目标,要精选精编学案,多一点探究性的作业,少一点机械巩固性的作业。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差异。a类作业打基础树信心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觉得可以顺利完成。b类综合性和思维性稍强作业,需要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大有裨益。巧妙设计跨学科的作业,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物理、生物等其它学科的趣味性和关联性。老师们都觉得这种多元化的分层的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更容易引发学生自主探索兴趣,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值得提倡。
薛书玉是一名有爱心、有耐心的英语老师。她除了七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外,还需代理部分班主任工作。在拿到班级学生名单的第一天,她就开始研究学生个性,了解家庭背景。对于亲情缺失的留守孩子,薛书玉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她的温和亲切,让孩子们一看见她,常常不由自主地围过来。
薛书玉老师在课堂上。通讯员供图
就教研方面,薛书玉老师与十一中英语科组英语教师作了交流分享。薛老师分享了石岐中学英语科组集体备课每个环节的具体流程,日常教学中的课堂内容安排、并就作业设计以及培优辅差方案展开讨论。在新课标解读环节,紧密结合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英语考情,以一节读写课程为例,深入浅出地和英语科组老师一起解读新版英语新课标与旧版课标的变化,并针对这一变化和中考英语考情,探讨如何落地课堂达到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在本次联盟教研活动中,双方学校英语教师积极参与,进行热烈讨论和经验分享,达到了较好的交流效果。
在有限的支教时间里,薛书玉用心用情对待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个学生。她说,支教两周,每天5节课都是常态,每天都过得充实愉快。这忙忙碌碌的支教工作使她快速成长。
离别之际,当匡香华收到一封封学生早已准备好的长信,薛书玉收到孩子们精心制作的小礼品,邱啸林被孩子们喊着拉着留影时,三位老师幸福感油然而生。
此支教之程虽然短暂,然师者如光,微以致远。“青山不语仍自在,微水无痕亦从容。”跨越千里的广东中山与贵州六盘水两地的教育协作,以爱心铺路,真诚为伴,续写了教育新篇章。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