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2024年南朗崖口飘色巡游活动如期举行,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精彩的民俗盛宴。

飘色队伍在崖口村健身广场集结。 记者 王云 摄
8支队伍30板飘色田间村陌巡游
今年崖口飘色巡游活动共有8支飘色队伍、30板飘色参加巡游,此外还有1条板龙和8个醒狮队。

巡游队伍中的板龙。 记者 王云 摄
上午10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飘色队伍从崖口村健身广场正式起步。村民与游人欢呼不断,挤满了村道两旁,簇拥着飘色队伍出崖口牌坊,途经平山村、化美村等,在村内大街小巷、田间村陌巡游,全长约3公里。

巡游队伍穿过大街小巷、田间村陌。 记者 易承乐 摄
队伍所到之处,游客群众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一个个精彩瞬间。

游客群众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摄精彩瞬间。 记者 王云 摄
“2008年,南朗崖口飘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崖口板龙又被列入中山市第十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崖口村的历史文化在乡亲们的努力下重放异彩,为丰富文旅内涵发挥了积极作用。”崖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锦鹍表示。

观看巡游的游客向着航拍镜头打招呼。 记者 王云 摄
飘色巡游,年轻人“唱”主角
崖口飘色主要取材于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根据不同飘色故事的人物而设计色芯、色脚、色梗、色柜、八音锣鼓、头牌、罗伞、色杠、八音班,色彩绚丽,玲珑飘逸,故事性强。

崖口飘色色彩绚丽,玲珑飘逸,故事性强。 记者 王云 摄
记者发现,今年的飘色巡游队伍中多了许多年轻的面孔。“今年的巡游队伍,除了色芯由4-6岁、体重约30斤的女孩扮演,色脚由5-7岁、体重约35斤的男孩子扮演外,负责色柜、八音锣鼓、头牌、罗伞、色杠、八音班的人,大概超过七成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谭锦鹍介绍。

开心比“v”。 记者 易承乐 摄

闲暇一刻,吃口零食。 记者 易承乐 摄
据介绍,很多崖口人在小时候就做过色芯或色脚,其后到十岁左右开始接触八音锣鼓,再往后就是杠罗伞等,因此,崖口飘色传承后继有人。
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承南朗崖口飘色文化,南朗街道积极通过完善崖口飘色展览馆设施建设,开展舞龙、舞麒麟、色梗制作等技艺培训班,制作《年年出色—南朗崖口飘色》书籍、崖口飘色主题纪念邮票册及明信片等文创产品,使非遗文化得以久久传承。“推进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合农文旅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赋能`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我们一直在努力。”飘色非遗传承人彬叔表示。
记者 柯颂 通讯员 李惠兴 刘剑青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