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备受关注。4月17日,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原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徐泽率该会专家学者一行到访我市,就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情况考察调研。借此机会,记者专访了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就中山如何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话题进行交流。
■大湾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湾区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澳与珠三角城市如何更好地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郭万达: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本身就是基于粤港澳三地很重要的愿景和使命。一是怎样使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港澳繁荣稳定,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湾区建设本身也是为了港澳的发展空间,解决港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是一个很重要的使命。二是国家规划了长江经济带等10多个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9 2”城市群,是国家协调发展中很重要的一极。三是大湾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湾区,港澳本身就是自由贸易港。大湾区是开放的,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撑点。这三个方面表明港澳既可以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也可以与珠三角城市群融合发展,港澳和珠三角城市通过协同发展,共赢发展,可以创造很好的平台和机遇。
■中山要发挥优势主动融入湾区发展
○记者:4月2日,省委书记李希在中山调研时要求中山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奋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中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您有何建议?
●郭万达:李希书记给中山的上述“三个定位”很重要。一是“东承西接”的支撑点,表明了中山区位的重要性。刚才看了翠亨新区的宣传片,中山是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既有湾区也有河口,是“河口 海湾”,中山既临河口很近,又离海湾很近,正如宣传片里讲的,有海、有山、有城,本身在地理上就是沟通东西岸的。现在建成或正在建成的有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等,将来会有更多的通道,还有规划的轨道等。二是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表明了中山的地位,枢纽有点赋予地位的意思。枢纽城市首先是交通的节点,将来会有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而且中山离世界级的港口、世界级的机场都很近,都可以为中山所用。另外,枢纽城市、门户城市,一定是开放的,在这样一个国际网络、城市网络中,中山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中山还有很多华侨,海外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中心,中山的制造、研发、成果转化等,在沿海经济带中都应该是枢纽,这是中山的地位。三是大湾区的重要一极,决定了中山的定位。重要一极的涵义是中山要利用优势、特点,主动融入,不能被动,不能站在边上看人家发展。
■中山产业的集聚度还有待加强
○记者:此次全国港澳研究会调研主要关注哪些方面?在大湾区建设中您认为中山的长处与短处有哪些,如何扬长避短?
●郭万达:全国港澳研究会是国家很重的一个智库,特别是研究港澳,“一国两制”的实践,大湾区建设。此次调研使得港澳能够很好的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中。
此次调研走访了健康基地、中智药业、翠亨新区,深中通道。中山在大湾区中的角色,产业与港澳之间的关联如何,新增长点在哪儿等,都是我们要关注的。
对中山印象非常深刻。一是中山营商服务很好,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很好的配套、很好的人才政策;二是营商成本相对较低;三是营商环境比较优。全国都在讲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不仅指政府服务、成本,还包括法治、物流、产业配套、金融等。
粤湾澳大湾区建设中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建设营商环境一流的湾区,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山确实可以扬自己所长。中山的长处不光是区位,还有营商环境、还有产业环境。记得参加去年“3·28”招商会,我还专门看了十多个特色小镇,印象非常深刻。专业市场、专业产业,都是中山重要的优势,中山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好地方,比如“3·28”招才引智活动中还有好多院士来了。
当然,中山也有一些短处,比如城市、产业的集聚度不够,配套方面还不够,人才方面有些短板,总而言之要发挥长处,克服问题,抓住大湾区的机遇发展自己,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