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我市的“三农”工作有什么特点亮点?如何结合十九大精神部署好下一阶段工作?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市农业局局长李小建。
内容摘要
五个坚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
◆坚持以富裕农民为核心,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坚持以美丽乡村为着力点,建设“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谋篇布局再出发
○记者:当前,农业部门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请您介绍一下农业系统是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李小建:农业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 “读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实际行动掀起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党的十九大高瞻远瞩地擘划了中国的未来发展蓝图,既有长远发展规划,又有短期发展目标。农业局要用十九大精神谋篇布局,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使命感、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结合市委关于开展大调研、深调研的活动,各支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结合本部门工作进行广泛的调研、深入的讨论;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下一步“三农”工作新思路和改革创新举措,为2018 年工作开好局。
●确权颁证提前完成省市任务
○记者:近年来,我市“三农”工作在产业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综合改革、秀美村庄建设、扶贫开发等领域扎实推进,请问取得哪些突出成效?
●李小建:近年来,我市“三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扎实开展秀美村庄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建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贡献率达67%,亩产值1.8万元,预计2017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29896元,增长8.6%。2017年,虽然受到超强台风、暴雨洪涝影响,由于救灾复产措施有力有效,蔬菜、水果、花木总体生产保持平稳。休闲农业加速发展,各休闲农业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达到400万人,入园人数和营业额同比增加30%以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提前超额完成今年省市任务,颁证率连续多周在全省地市中排名第一。精准扶贫划拨资金6.12亿元,全年预计脱贫10525人。对口云南昭通扶贫协作易地搬迁安置示范点建设基本完成,旅游、卫生、教育、劳务输出、农业等领域“1 8”协议有效落实,专业技术人才支援扎实开展,中山昭通县镇“携手奔小康行动”积极推进。
●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记者: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特别是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党“三农”工作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农业部门在新形势下有什么样的整体发展思路,工作重点是什么?
●李小建:乡村振兴的标志性体现就是 “三个起来”,即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三农”事业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紧紧把握好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研究,科学谋划,加大人力财物的投入,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推进,全面提升我市“三农”发展水平,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为中山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重点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目前,我市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我市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作为农业部门将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优化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用好强农惠农资金,大力发展“政银保”、“惠农贷”等农村普惠金融,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流向农村,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是坚持以富裕农民为核心,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将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依托农民培训学堂、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和职业农民培育学校,强化农民种养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搭建新型农民创业平台,发展高质高效种养业,发展种养大户,鼓励建立家庭农场和创设农民合作社,提高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提升农业经营效益。推动与民营经济高位嫁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财产性收入。
三是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将依托两岸四地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 “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农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互联网 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做强做优花卉苗木、小水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建设农业公园和农业综合体,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及美丽休闲乡村创建,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农业新品牌,走高质高效绿色生态的中山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四是坚持以美丽乡村为着力点,建设“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庭院美化、杆线序化、道路亮化、立面洁化、村庄绿化、沟渠池塘净化,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村庄岭南风貌特色,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建成新时代中山幸福和美新农村。
五是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从体制和机制上深化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探索落实股权权能有效实现形式,研究制定“两权”抵押、担保实施办法,激活农村产权要素,增强新型集体经济的制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