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智慧力量 破解发展困局-kok体育娱乐官网

凝聚智慧力量 破解发展困局
——中山“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精彩观点摘编
发布时间:2021-11-01 来源:中山日报

10月30日,中山召开“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主题,积极踊跃作交流发言,直面问题、剖析根源,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形成共识,群策群力破解发展困局。

1.jpg10月30日,中山市“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会议中心举行。市委书记郭文海主持会议。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

2.jpg研讨会上,镇街党委书记“抢麦”发言。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

●市委副书记、市长肖展欣:

破解土地问题完善城市功能 全力以赴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

中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要深挖存量用地潜力,推动土地利用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铁腕治理批而未供和闲置用地问题,科学确定工业用地规模,全力保障工业用地需求。二是解决发展动能不强的问题。要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数字化改造平台公司,帮助行业重点企业打造标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普及数字化应用;要全力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量身定制扶持方案,做到“一企一策”;要狠抓招商引资,优化整合产业扶持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化暗补为明补,争取在百亿级项目上取得突破。三是解决城市功能不完善的问题。要加快推进“3 4”重大平台建设,提升现代化水平,引入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机构,增强城市吸引力;要加快补齐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强与湾区主要城市的通达性,提升城市承载力;要加快推进未达标水体整治,力争2023年前实现水环境根本性好转。四是解决市级统筹不够、镇街资源分散的问题。要合理界定市镇财力与事权,做到事权与支出责任清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要积极稳妥推进市直管镇体制改革,深度整合资源要素,激发镇街发展活力。五是解决营商环境的问题。要发自内心关心呵护企业家、发自内心高效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要发挥好“行走办”“马上办”“直通车”等沟通协调机制的作用,迅速运转起来。

●市政协主席唐颖:

解决服务企业的“温差”问题 助力企业练强“内功”

面对“双区”驱动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我们要加紧谋划与深圳的党政协作方案,设立深中创新合作区和高端人才社区,解决深圳的“痛点”,承接深圳创新资源外溢。要练强企业的“内功”,切实解决惠企政策措施落实的“温差”问题,真正看到企业的痛处,解决企业的难处,让企业安心扎根,筑牢中山产业发展的基本盘。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奋起直追,打造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让中山的传统企业、传统产业“赶上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要打出大“侨牌”,深入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用好孙中山伟人“名片”,吸引大批海外侨胞、华人、外籍人士前来创业。要做好优秀作风建设的表率,处理好市和镇的关系,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发自内心地爱护干部,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思想负担,让大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为中山发展尽心竭力。

●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

做实做深火炬区扩容扩区工作 推动平台产业环境等方面提升

火炬区作为最早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规划与发展仍存在不匹配问题,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社会治理与工业发展相互掣肘、相互制约情况仍然存在,道路和基础设施规划整体意识和创新性有待加强。

火炬区将自我加压,聚焦土地整备发力,按照“北部增量统筹扩容,南部存量连片挖掘”的整体战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强化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盘活,争取年底供地1000亩。今年,火炬区计划整备3673亩,明年整备3200亩,力争到2025年新增项目用地超过10000亩。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火炬区将围绕“产业链”与“创新链”持续发力,规划建设三大核心产业平台,即面积各超10000亩的中山市智能终端产业园和岐江新城火炬高端服务区,面积超2000亩的鲤鱼产业园。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

在塑造城市气质灵魂上探新路 提升中山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形象

当前,中山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全市宣传思想战线要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融会贯通,更好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共识与力量。

要守文脉,出精品,在塑造城市气质灵魂上探新路。中山是伟人故里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有责任、义务建设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领型城市,要深入挖掘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水平,创造叫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力作。同时,要聚人气,促发展,在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上聚合力,要持续优环境、提品质、塑形象,用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吸引人、留住人,打造对外传播新格局,搭建节庆活动新舞台,激发文旅产业新动能。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庆新:

从严治政,从宽待商,从优惠民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和爱商护商法治氛围

要实现“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首先要从严治政,从宽待商,从优惠民。要呵护、爱护干部,但是一定要严字当头。要知道企业的好,体恤企业的苦,做好企业的服务,全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只有企业发展起来了,中山才可能实现再出发、开新局,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中山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议明确“八个不能办”的负面清单,即“地不能乱卖,人不能乱增,钱不能乱借,房不能乱建,资产不能乱重置,项目不能乱引进,工程不能乱发,福利不能乱分配”,着力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爱商护商法治氛围,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代理主任杨朝晖:

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激励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目前我市部分干部还存在业务不熟、能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等现象。市纪委监委将按照市委工作要求,立足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最大限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中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要出台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意见,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要健全回访教育制度,加大问题线索清理,最大限度地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同时,要大力查处破坏营商环境案件。坚决贯彻市委的工作部署,坚持市委的工作部署到哪里,市纪委监委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紧盯市重大项目、污水治理等关键环节,靠前监督、精准监督,对典型问题坚决查处,并及时在全市通报,倒逼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履职担当,助推全市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欧阳贵有:

聚焦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不实问题

中山要打开新的发展局面,必须要下决心转作风,着力解决干部队伍的责任心不强、创新意识不足、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一要全面构建责任链条,通过定责、践责、考责、问责,着力解决干部责任心不强问题;二要赓续敢为天下先的基因,着力解决干部创新意识不足问题;三要聚焦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着力解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问题。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检验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将“行走的办公室”“马上办办公室”工作执行情况纳入考核,提供组织保障。

●市委常委、秘书长李长春:

加快村级工业园改造 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村级工业园改造迫在眉睫,建议做好“五个结合”:一是把村级工业园改造与城市风貌改造结合起来;二是与生态环境的塑造结合起来,真正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三是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防止“新瓶装旧酒”;四是与大项目带动结合起来,通过市、镇统筹,带动产业高端化发展;五是与干部锻炼结合起来,在村改攻坚一线发现、培养、塑造人才。

要通过数字赋能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中山以制造业起家,近年来面临发展层次偏低,智能制造水平不高,产业竞争力弱化等问题,陷入发展瓶颈期。建议加强统筹、聚焦重点、分类推进、实施强基工程、强化政策支撑,加快推动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互联化改造,以数字化引领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重塑中山产业竞争新优势。

●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振家:

高标定位、高效组织,促进产业项目落地生根

目前,翠亨新区市政路网尚未完全成型,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配套,水利、电力、给排水、防洪、消防、垃圾处理等市政配套相对滞后,制约了新区发展,亟待加快推进。

目前,翠亨新区年内23个产业项目已动工。我市需要进一步高效组织,促进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全力促动工、促投产、早见效。同时,低效产业园区须加快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大洋电机、粤新海工、中铁南方等“工改 m0”项目,抓紧出台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加速度等政策,激活企业动能,推进增资扩产和技改创新。

●市委常委、中山军分区政委刘灿莹:

建立奖惩和容错机制,能者上庸者下

在稳企安商方面,建议要切实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闯敢干,在简政放权、精心服务上下功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审批效率,让好企业好项目尽快落地,全心全意保障企业发展。建立奖惩和容错机制,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给想干敢干的干部更大空间,让昏昏度日的干部“下课”让位,切实使中山各级上下同欲、勠力同心、同向发力,真正让中山的经济列车驶入“高铁时代”。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美新:

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中山民营经济活跃,产业基础扎实,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但是,调研发现我市部分民营企业家存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深、对未来发展信心不够足、创业创新意识不够强、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升级意愿不够积极、综合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我市应借鉴深圳、东莞等做法,设立“中山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市级表彰项目。发挥孙中山故里品牌优势,丰富“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内容和形式,提高论坛规格和影响力,为促进两岸交流发挥积极作用。用好翠亨新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这块牌子,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架构和工作机制,借助我市与全国台企联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的有利条件,建立双方常态化交流机制,引导台商到中山考察交流、投资兴业。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冯煜荣:

充分发挥岐江新城总部经济区服务功能

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是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山要把岐江新城作为中山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平台,积极吸引域外总部企业落户中山,同时考虑将总部经济平台作为服务中山存量企业的重要抓手,让有意愿和有一定规模的中山存量企业把营销、研发等环节,跟工厂所在地分离出来进入岐江新城,通过“厂店分离”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市人大课题组近期对我市规上企业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发现人才资源、优惠政策、产业集聚能力、子女教育问题是企业入驻总部经济区的主要动机。建议我市吸引企业总部落户的同时,要完善好中心城区各项服务。

●副市长高瑞生:

在一线解决问题和困难

“马上办”“行走办”的提出给百姓、企业送去一缕清风,但目前仍存在部分窗口人员机械执行,不钻研政策,不熟悉业务的现象,令项目落地协调难、落实难,担当更难。要着力破除此类现象,解放思想,明确目标,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把政策钻透,把事情干好,让企业满意,百姓满意。

当前,中山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其中有长期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旧“包袱”,有的是在新形势、新常态中冒出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分散在国土、城市更新、交通建设等方面,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扎根一线,扎扎实实转作风,把问题和困难解决在一线,克服重重困难,开新局、创佳绩。

●副市长雷岳龙:

四个方面着力提质增效

建议我市在产业布局方面扬长避短,以项目落地为牵引,以投资拉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在要素资源配置方面,以效率优先,着力解决要素资源集中配置的问题;在管理方面,要精耕细作,着力解决粗放管理的问题,运用大数据思维,加强对经济的精细化管理,同时夯实基础工作,统筹抓好发展与安全工作;在人才方面,要解放思想,着力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着力打造人才政策特区,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等。

●副市长刘云梅: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中山可以充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举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细化完善“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将乡村振兴与环境保护、城市改造融合;深化集体经济改革,出台鼓励增加集体经济统筹能力的政策,实现乡村集中财力办大事。同时,突出重点,培育现代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导向由增产转向提质。强化精品农业意识,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副市长叶红光:

培育打造中山上市企业舰队

在“双区”建设背景下,我市应积极争取在中山等珠江西岸城市打造国家级重大平台,获得国家级的政策支持,积极谋划推动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利用资本市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兄弟城市差距较大,上市企业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规模不大、优势不显、梯队不全等问题突出。建议按照“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的思路,在培育和服务方面狠下功夫,实现上市和后备企业数量重大突破,打造中山上市企业舰队。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鲁罡:

服务企业护航高质量发展

市公安局党委将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护航发展”的理念,切实将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明方向、定举措、抓落实,以“主角”思维、“店小二”态度投入到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上来。中山公安机关将建立健全企业被侵犯案件“提级办理、从快侦办、从严查处”工作机制,重拳打击侵害企业的强揽工程、欺行霸市、非法高利贷放贷等涉企黑恶犯罪以及合同诈骗、职务侵占、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涉企经济犯罪,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和经营环境,通过主动作为的方式,全力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副市长候选人周作德:

以新业态助力中山实现新发展

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中山要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但目前中山的城市框架仍没有拉开,与“三个定位”的要求仍有不小距离。建议我市加快新基建特别是5g网络建设。中山市的智慧杆行业具有全产业链优势,汇聚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依托5g在智慧杆、智能家居、智慧锁具等行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中山小家电、灯具、五金等传统特色制造业都是跨境电商出口优势产品,可以依托已有的中山保税物流中心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不仅享受税收优惠,还可发展直播经济,以新业态助力中山外贸实现新发展。

●小榄镇党委书记黄伟东:

推进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 争当全市标杆

小榄立下“军令状”,一手抓工改,一手抓治水,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以水污染治理为契机,加快推进低效工业园和旧厂房改造,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低产出的产业,建设高标准厂房,引入高精尖企业,以治水和工改的成效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和深中通道的建设,为中山带来黄金机遇,我们不能再等,不能再慢,不能再懈怠。深中通道2024年通车,我们必须在两年内把工改完成,腾出空间承接大项目好项目。小榄已准备好了,只待政策东风一成熟,小榄工改加足马力往前冲!以快促慢,以快解难,以快提优,市镇联动,上下一心,争做全市排头兵!

●古镇镇党委书记匡志:

打造一批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中山“样板”

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要有大格局、大规划、大力度。一要规划先行。重塑中山发展大格局,彻底告别各镇街单打独斗、各自为政难以为继的局面,划分四至五个经济功能区,以功能区为单元组织编制好2035年空间规划,用大规划推动中山大发展。二要敢于攻坚。痛下决心铁腕推进村级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强化市级统筹推进,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工改工政策,制定全市统一补偿标准,成立改造启动基金,下派干部点对点指导,培养一支熟情况、懂业务的“铁军”,打造一批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中山“样板”。三要转变作风。以大学习、深调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勇气和毅力,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全力稳企安商,深化“店小二”“快递小哥”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造一支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鼓励实干,讲求实效。

●横栏镇党委书记冯金怡:

实干才能转作风 担当方可开新局

建议一是举全市之力打造2-3个重大核心平台。系统解决土地征拆、调规、审批、资金等各类问题,加快打造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城市竞合发展的拳头力量。二是因地制宜加快产业迭代升级。分级管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平台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加快推动企业提质升级。三是对标一流建设湾区精品城市,通过旧改挖掘产业发展空间、重塑城市环境,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城镇品质。四是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国有企业和镇街体制改革。五是以连片旧工业园区改造推动横栏可持续发展。

●沙溪镇党委书记徐成彬:

高标准开展城市发展定位 推进产业重构、城市重构

沙溪目前面临定位之困、产业之困、财政之困、队伍之困、交通之困、人才之困等诸多现实困境,正经历着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阵痛,这也是中山发展的缩影。

建议一要高标准开展城市发展定位及空间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形成鲜明清晰的发展导向。目前,沙溪党委政府提出了“中山西城市新中心 深圳西产业首选地”的城市和产业定位。二要高标准谋划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平台,大力推进产业重构、城市重构。沙溪主动瞄准珠江东岸的高端电子、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外溢契机,谋划了“1 4 n”的产业平台。三要建立顺畅有效同向的运行机制,让全市能够同频共振。四要重点抓好班子建设,抓领导带头,抓真抓实干,以结果论英雄。五要坚持斗争精神,遇到问题要想方设法解决,不能遇难绕道,更不能回头。近年来中山出台工业项目落地“放管服”政策后招引了200多家优质企业(项目)落户,充分说明了工作中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一定能成功。

●东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周俊峰:

唯有实干,方能笃行

东区街道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 坚持拓增量、挖存量并重,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上下联动促进项目早落地、早见效。有序推进沙岗等片区城市更新,与岐江新城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形成呼应,升级改造村级工业园、旧厂房,释放高质量发展空间。坚持治污先治水,“防治护”相结合,落实“河长制”,打好污水治理攻坚战;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主动发联系卡“亮身份”,以“马上办”精神解决企业问题,全力打造首屈一指的营商环境、宜居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安全环境。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加快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历练,用好用活各类别人员职级晋升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

●西区街道党工委书记欧阳锦全:

治污“一盘棋”实现“治本” 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向存量要空间

建议我市在以下几个方面补强:一是高位统筹,解决“钱从哪里来”尤其是解决镇街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二是治污“一盘棋”,推进污水处理扩容和排污管网建设,实现“治本”。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多建学校和专业性的专科医院。四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轨道交通、高速路网、主干路网的建设。五是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使人才政策落地落实、容易兑现。六是加快产业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三旧”改造政策,加快推进村级低效工业园区和旧城区改造,重点推进马山片区旧城改造,向存量要空间。

●南头镇党委书记徐宁军:

大力实施“三旧”改造 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

南头镇以中山最小的镇域面积创造了全市第3的工业总量,每平方公里实现年税收超过1亿元。产业集群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南头不仅付出了高达85%的土地开发强度,而且还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和粗放低效利用并存的矛盾,“土地之困”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大力实施“三旧”改造,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是南头新发展阶段产业再出发、城市开新局的必由之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南头镇牢固树立集约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精品城镇、美丽南头”建设目标,把“三旧”改造作为“头号工程”,一手抓低效厂房改造,一手抓城市环境提升,扎实做好产城融合发展文章。目前已发动企业梳理“工改”项目57宗,涉及改造面积逾1000亩,已启动南城、穗西、民安三大连片改造片区前期工作,初步形成“政府引导 社区推动 企业参与”的生动局面,将进一步释放土地潜能,书写产业集群新篇章,打造精品城镇新南头。

●东凤镇党委书记罗绮冬:

加快低效工业园改造 推动城市空间重塑

建议结合中山实际,以低效工业园区改造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空间重塑。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学习顺德村改的成功经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形成一批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二是大力推进连片改造。针对中山当前土地产权分散的实际,加强市镇两级协同,对列入改造范围的用地实施预控,实施归宗整合,在避免形成“二次碎片化”问题的同时,有效降低改造成本,力争打造一批千亩连片改造示范园区。三是保持产业稳定。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解决好改造过程中原有优质企业的腾挪安置问题,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

●黄圃镇党委书记梁泳辉:

加大重大平台连片用地整合力度 加快低效工业园区改造

深中通道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把握把握再把握。化解土地瓶颈,有两大机遇。一是深中产业走廊打开了两个层次的梯度空间,即东部外环高速联通的北部平台、火炬区、翠亨新区,以及中开高速联结的岐江新城、科技城、西部产业平台。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对重大平台连片用地的整合力度,以北部平台为例,黄圃快线两旁连片用地超过1万亩,目前黄圃片区正整备一块504亩工业用地,连同其南侧中山公用(市属国企)已有422亩产业用地,是珠三角核心区难得的千亩用地资源。二是加快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建议在市级层面出台更多“三旧”改造操作指引,包括土地整备、征地拆迁补偿、村改贷等;建立村改专项资金,支持后进镇街启动土地整备工作。

●大涌镇党委书记王英康:

以连片空间和产业规划改造低效工业园

低效工业园改造除土地收储等方式外,可以在产权人不变更情况下,通过连片空间和产业规划,在做到园区产业定位一致,生活统一配套,建筑风格基本一致,园区统一管理服务条件下,通过国资企业或社会企业采取统一租赁或代建经营。若引进的产业符合中山优先发展方向的,可以给予租金补贴和奖励。低效工业园的改造,招商是关键,要先行。

污水方面建议一是规划要一步到位,有些老旧小区街巷狭窄,可以把原来的排水系统作为排污系统,利用地面沟渠,另作雨水系统,省钱又省事。二是清淤要彻底,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干清,不搞湿清。三是资金要到位。

●港口镇党委书记黄金辉:

优化岐江新城国土空间规划 坚决打赢水污染整治攻坚战

港口镇党委将着力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优化岐江新城国土空间规划,将港口镇全域纳入中心城区。争取科学调整好新城的基本农田布局和稳定耕地图斑,实现连片布局和路网建设需要;明晰新城规划管控政策;加快城区北大门和快速路提升改造;将港口镇全域纳入中心城区统筹规划,发挥独特的生态和后发优势,赋能更多高端服务业,打造具有湾区竞争力的城市新客厅,增强企业产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聚集力。二是坚决打赢水污染整治攻坚战。镇内河涌密集,劣v类水体占比大,历史欠账多,整治任务重。港口镇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面列出问题清单,持续系统精准治理,强化高效组织统筹,铁腕治污,马上行动。三是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切实转作风,再出发。营造更优质营商环境,加快实现港口更高质量发展。

●神湾镇党委书记林伟强:

推进村级工业园区改造,供水排水“一盘棋”管理

破解“中山之困”,首要解决的是有地没法用、有项目没地用等土地碎片化问题。建议大力推进村级工业园区改造,将镇(街)成熟的工业园区纳入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若干个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和经开区,设立园区管委会,实现规划、建设、招商、运营“四个统一”。

中山要宜居,黑臭水体整治必须提上日程。建议全市供水和排水“一盘棋”,由国有企业集团对污水“厂-网”实行统一打包、融资发债、全盘管理。要对“后进”镇街强化辅导,让干部“放胆”为群众服务。建议市主要领导挂钩联系欠发达镇,“传帮带”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决策前干部激励和容错机制,通过决策前的专家论证、公示和集体决策等制度,一体完善科学决策程序和担责机制。

kok体育娱乐官网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kok体育娱乐官网的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kok体育娱乐官网的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kok体育娱乐官网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