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扬帆/文吴飞雄/图[/center]
在小帆记忆中,中山面档历史悠久,不乏有名的“蒲点”。如位于太平路的顺德记面店,其云吞面以“汤靓、面爽、云吞正”盛极一时。小帆尚记得年幼时,随老爸坐在太平路树荫下,顺德记露天摊位中,随着堂倌“大蓉”、“细蓉”的吆喝,一碗碗热腾腾、香喷喷的云吞面上台。
[b]旧时云吞分外香[/b]
据精于饮食的老爸说:当时的顺德记的云吞面以猪骨细细熬出老火汤底,配以手打的弹牙蛋面,云吞以冬菇、鲜肉为馅(当时不用鲜虾),因此味盖全城。据闻当时还有沙溪隆都的云吞亦远近闻名,可惜当时小帆无缘识荆。
时移事易,昔日的懵懂少年亦变成今天的英俊小生。然而小帆一向钟爱的面档不但没有没落,却如银行一样越开越多。面食的种类也不断推陈出新,尽显小城的时髦本色。
云吞是广东人对馄饨的俗称,据说唐宋时期已传入广东。据《群居解颐》一书介绍:“岭南地暖,其俗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喧,食须用扇。”看来云吞一词,是我们广东人看到端上的馄饨热气蒸腾,望文生义而得吧。
云吞面看起来很简单,但一碗好食的云吞面可得来不易。面中云吞本身带的外味不多,鲜美全靠一碗靓汤。中山云吞面师承港澳,上汤以猪骨、大地鱼、虾籽等材料文火细熬,再隔渣而成,汤色清澈,肉香与海鲜味兼备。港澳云吞馅以鲜虾为主而肉辅之,中山云吞馅刚好相反,可能是成本问题吧,但如果配合相宜,口味亦是不错。云吞面,面条是核心组件,中山的云吞面条主要有两种:碱水面及全蛋面,好的碱水面煮熟呈半透明状,韧口弹牙;好的全蛋面则爽滑有蛋味,口感各具特色。
寻找街头“面霸”
[b]阿洲面家[/b]
位于华柏路旺地的阿洲面家有一定的历史,以前的名字是亚洲面家。其出品的云吞面汤底味道较为浓厚;云吞以冬菇、精肉为馅,名副其实的大件夹抵食;而面条选用全蛋面,口感爽滑。
评分(5分满分):汤底:3.5分云吞:4分面:3.5分
[b]嘉洲面家[/b]
孙文东路莲峰新村对面的嘉洲面档一贯以云吞出名,出名的原因是云吞个头比较大,云吞皮薄且滑,内馅配以精肉、马蹄及少许的鲜虾,给食客的感觉是爽滑、配搭适宜;上汤的口味比较厚重,面条的质量亦不过不失。在这里小帆告诉大家一个比较面条质量的小方法:好的面条应该在上汤浸泡3-5分钟内不会明显变软,否则可视为配制或打制不足。因为面条的材料配合十分讲究,具小帆一个厨师朋友介绍:面条的碱水、面粉、鸡蛋配置需按照不同天气、不同节令而变化,可见这是一项颇考师傅功底的制作。
评分(5分满分):汤底:4分云吞:4分面:3.5分
[b]好味轩[/b]
该面家位于竹苑新村朝日茶坊旁,临近小帆的住处,故小帆帮衬较多,一个朋友曾戏称其面条为“橡筋面”,但小帆就觉得这正是该面家的精华所在。好味轩用的是碱水面,面条久浸不变软,极具嚼头;面汤底比较清淡,汤色清澈,但味道稍微偏咸;好味轩的云吞亦独具特色———云吞个头不大,但馅料非常软滑,颇受小帆偏爱———特别推介虾籽蚝油云吞面,云吞的软滑口感最为突出。
评分(5分满分):汤底:3分云吞:4分面:4分
[b]满足面店[/b]
中山面店论英雄一定不能少了位于白水井街口的满足面,其出品不是最佳,但中规中矩。该面店的丰富的品种及精良的广告包装值得一提。店内每一种食品都贯上了得意的名字,让食客一见就觉得兴趣盎然,未尝已感到余香满口。店主的经营心思值得赞赏。
评分(5分满分):汤底:3分云吞:3.5分面:3.5分
[b]家乡面店[/b]
前面说过,港澳的云吞以鲜虾为主,家乡面店的云吞则比较接近港澳的做法。品尝港式云吞的时候,我们要特别留意虾的鲜味,但一碗上乘的云吞面,除了要注意云吞本身的味道、口感、外形、色泽之外,面条和汤底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配搭得当。面条要有蛋香,爽滑而弹牙,更要色泽鲜明。汤底亦非常重要,必须澄清透澈,鲜香扑鼻,才可突显云吞和面条的色泽和口感。
评分(5分满分):汤底:3.5分云吞:4分面: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