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市最早的一批饮食业拓荒者,黄镜敏的饮食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由最初随便在路边搭一个棚的大排档发展到如今的一百多名员工的现代化餐饮企业。身为中山市饮食行业商会副会长的黄镜敏向我们谈起了餐饮业的竞争态势和这些年的行业打拼。宝贵的探索与实践,相信对同行者和后来者都会有所启示。餐饮业:永远没有饱和的一天
[b]“餐饮业,永远没有饱和的一天。”[/b]
黄镜敏认为,只要有吃的需要,餐饮业就不可能饱和。当谈及每天都有许多餐馆关门时,黄镜敏马上说出了另一种有趣的现象,“同时每天也有很多餐馆开业。”
黄认为,尽管今天的餐饮业竞争已经相当激烈,但只要能根据消费者的胃口推出质优价廉的佳肴,就一定能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价格适中,味道好,质量好,是餐饮业取胜的三大法宝。”同时,黄认为,根据其参观学习全国饮食的经历来看,中山的餐饮业在卫生、饮食环境、装修、服务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与香港饮食业相比,两地的饮食各有特色。香港的饮食注重花色、款式,一道简单的菜可以做得很漂亮;而中山的饮食更注重口味、质量和内容,食客吃得实惠。
黄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都会选择在一周内去品尝一两次不同的美食,一来可以省去繁忙工作后做饭菜的疲惫,二来可以尽情享受美味生活,在轻松惬意的吃的环境中调理心情、滋养身体,为投入到下周的繁忙工作中积蓄精力。这些都为餐饮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尽管没有饱和的一天,但要想在餐饮业牟取暴力,事实上也不可能。”黄分析认为,中山的餐饮现在已进入微利时代,要想在餐饮业一口吃个胖子,几乎不可能。只有薄利多销,狠抓质量、口味,做出特色,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卫生:餐饮业永远的利器
[b]“卫生,餐饮业永远的利器。”[/b]
谈到卫生,黄认为,中山的餐饮业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在整体上都比较注重卫生。同时,黄也认为,非典之后消费者的卫生意识增强了,餐饮业的卫生意识也增强了。据记者的采访与亲身体验得知,非典时期,我市的餐饮业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一些餐饮堂前冷落食客稀;而一些通风好、空气清新的乡村农家型餐馆却大受追捧。
事实上,一些食客也认为,目前许多的餐馆装修越来越封闭,窗户不能打开,整个房间就一个进出的门提供点新鲜空气。许多食客坦言,宁愿在外面等也不愿意到里面吃。这些,已经为餐饮业的装修提出了严峻的现实问题。
看来,能否符合消费者卫生需要的真正标准不在于表面的华丽,而在乎真正的环保与自然。
[b]学习:发展动力之源[/b]
黄副会长告诉记者,“学习对于餐饮业的发展同样非常重要。”为此,全国各地,只要哪里有名菜佳肴,哪里的管理服务好,中山市饮食行业商会都会组织会员参观学习。借鉴人家的长处,取长补短,对一些外地名菜加以改造,不断征求消费者意见,使之适合本地消费者的需要。
黄认为,在日益竞争剧烈的餐饮行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了解消费者的不同心态和消费心理,使本店的口味、质量、服务、价格等综合竞争力处在同行的前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