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处我国西南,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热情洋溢的异族风情,香格里拉的美丽神秘,大理的古典韵味,还有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云南的饮食与云南的文化相比,似乎就不那么出名了。其实,云南菜风情万种,因其融合了当地各少数民族特色,吸取其文化精华,正在悄悄地绽放异彩。
[align=center]服务员上菜身穿民族服装。[/align]
在中山,有一家云南菜馆——“滇园云南饮食”,专门做具有云南特色的各种菜式。老板之一的万青在香港长大,父母都是云南人,深受云南饮食习惯的影响,他在昆明和香港一共开了四家云南菜馆。因一些机缘,去年年底来到中山开设分店,成为中山第一家专门做云南菜的餐厅。
[align=center]傣族香茅骨[/align]
云南菜种类繁多,风味不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云南的各种食物资源非常丰富,这也造就了云南菜的多样化。云南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含汉族共有27个民族在云南共处,各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汇聚在一起,构筑了云南菜自身的特色。用万青的话说“民族性,多样性”就是云南菜的最大特点。
[center][b]云南之饮[/b][/center]
坐定“滇园”,服务员首先会为你盛上一杯糯米香茶。这是云南屏边的特产,把普通的绿茶叶和糯米叶(当地一种树叶名称)放在一起薰一段时间后制成,具有清香味,久而弥香。据说这是云南人很熟悉爱喝的茶。
说到饮料,不得不顺便提一提云南的葡萄酒——“云南红”。三百年前,法国传教士发现云南中部的平坝是世界上唯一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绝佳的葡萄种植区,于是引种了法国古老酿酒葡萄名种rosehoney。用这种葡萄酿制成酒取名“云南红”。这种葡萄酒喝起来醇香、味浓,为国宴特供酒。
[align=center]哈尼树花[/align]
[center][b]云南菜:少数民族风味汇聚[/b][/center]
傣族香茅骨★★★
拉祜族烤肉★★★☆
纳西族荞麦粑粑★★★★
哈尼族树花★★★☆
喝完茶,倒上酒后,正餐开始了。云南菜的冷盘、热炒、蒸、炸很齐全,不过最先上的就是一道具有悠久历史的云南菜——大救驾。这道菜以耳块(米线作成方块)、鸡蛋、火腿为原料,放在一块混炒,耳块吸收火腿的鲜味,又带着米香,口感独特。这道菜来自云南腾冲,相传当年明末的皇帝逃难到腾冲时饥寒交迫,当地人做了一碗炒耳块给他吃。皇帝吃了后觉得非常好吃,就说这碗耳块真是救了朕的驾,于是这道菜被取名“大救驾”。
[align=center]蜜汁火腿[/align]
如果“大救驾”只是开胃的小炒,那么接着为你摆上就是大盘了。首先是肉食,“傣族香草排骨”用产于中越边境的香茅草螺旋捆绑缠绕于排骨上,腌制2小时,然后放到油锅里炸至全黄而成。香茅草的异香完全渗入到肉里,奇香无比。
用香茅草烹调,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钟爱的,这一带的饮食习惯与邻近的东南亚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泰国、越南、缅甸等地,人们也喜用香茅草做菜。
[align=center]拉祜烤肉[/align]
接着上的是一道“拉祜烤肉”,这是拉祜族人常用的吃肉方法。先把整段肉腌制2小时,再用文火烤熟,然后切成薄片上碟。这种肉的特点是肥而不腻,因油脂大部分被烤走。为了保持鲜嫩多汁,这种烤肉烘烤的时间不会太长。
[align=center]荞麦粑粑[/align]
“荞麦粑粑”一上场,就被一抢而空。这是典型的云南小吃,“粑粑”当地话是“饼”的意思,用荞麦面制作的粑粑成饼状,金黄松软,带着荞麦的粗犷质感和浓郁香气,蘸一蘸专门配上的玫瑰蜜,更是满口芳香,令人回味。荞麦粑粑是丽江纳西族人的传统食物,实为一种粗粮,今时今日却非常“得宠”,其具有利肠胃和美容的功效,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接着就轮到上汤菜了,“云南气锅鸡”是首选。这道菜最特别之处是在蒸鸡的器具上,气锅中央是空心瓷管,上火蒸的时候空气会从底部的小洞进入气锅内,然后蒸熟鸡块,一块儿煮出的鸡汤很鲜美。这是一道汉族特色的菜式。
[align=center]干锅酸菜鱼块[/align]
云南菜以山珍见长。“山珍树蝴蝶”就很具代表性。主材料“树蝴蝶”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长在树上的寄生菌类,像木耳但比木耳要硬脆,也有点像炒熟的鱼皮,与鲜肉爆炒,爽脆而有嚼头。这些野生的“树蝴蝶”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还具有医学价值。
[align=center]秘制风情鱼[/align]
“滇园秘制风情鱼”其实等于酸菜鱼,但因独特的配料而又别具风味。不过,其鲜香无比的秘诀应该就在于酸菜与鱼的搭配当中。这道菜用云南做菜的方法将鱼腌制好,放入油锅内炸至香脆金黄,再淋上秘制汁水,开胃可口。
[align=center]飘香糯米虾[/align]
如果不喜欢吃鱼,可以选择“飘香糯米虾”,采用上等鲜虾,个头中等偏大。用糯米鸡蛋把虾包起来蒸熟,再下油锅炸至金黄上碟,香脆可口。
[center][b]不可不尝“过桥米线”[/b][/center]
到了最后,可以说说“过桥米线”了,这几乎是云南小吃的代名词。而在中山,我觉得这里的过桥米线做得最地道,而且品种很多又非常好味。
“过桥米线”的典故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不妨在这里再说一遍。相传从前有一位书生要进京赶考,他在离家比较远的一间茅草屋备考。书生的妻子每天给他送米线做午饭,但是由于路途比较远,菜送到书生处都凉了。于是这位聪明的妻子发明了一个方法可以使米线保持在一定的热度。就是用猪油封住米线汤表面,这样热量就不完散发开去。这一试很成功,过很时间米线还可以保持原有的热度。因这位妻子每天送米线都要过一条桥,所以就叫这种食物为“过桥米线”。现代的“过桥米线”和传统米线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多加一些原料,使米线更加美味。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因为过桥米线的汤具有很高的温度(达到100度),所以必需待各种配料放入汤中翻搅烫熟后,才可喝汤。
过桥米线还有另外一种做法,叫做“铜锅过桥米线”。用云南大理手制铜锅煮米线,其他工序和过桥米线的相同。“铜锅过桥米线”的特点是口味比用铁制锅煮的米粉更加具有一种圆溜的口感,香味也要醇一些。
其实,除了过桥米线。云南还有几种很常见、美味的米线。首推“酸辣米线”,配料就是用云南常吃的腌菜,将肉末制成肉酱。先放入米线,然后加入肉酱等佐料就是香喷喷的“酸辣米线”。
同时,以酱为主味的米线吃法在云南也是很受欢迎。代表是“杂酱米线”,用特有的昭通酱和什锦酱为原料和肉末混在一块做成,“杂酱米线”的最大特点就是酱香浓。
而云南常吃的“牛肉米线”也是以酱香闻名,它的主味是由风味独特的汤池酱、亻石锦酱配成。做法和“酸辣米线”类似,只是在香味上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