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到五桂山赏枫叶,尝农家菜,菜式原料完全农家自产。享受自然,得一份写意与逍遥
环境指数:★★★★
休闲指数:★★★★
美味指数:★★★☆
便宜指数:★★★★(3人吃四五个菜50—100元之间)
[align=center]上树打橄榄[/align]
吃农家菜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中山,随便哪个镇都找得出专营农家菜的酒楼,拥有地利的五桂山尤其多。对于食家来说,再好的东西一多一滥,也会有“审美疲劳”。农家菜固然清新吸引,但见多了大盘的走地鸡大盘的新鲜蔬菜,也会重新向往大酒楼里的那种雍容精致。
[align=center]田园风光[/align]
[align=center]山林里枫树下享田园风味[/align]
其实,要农家菜精致起来,着实难,何况,精致了也许还让人感觉不对味。反倒是环境上可以做做文章,比如五桂山南桥村的枫树凰山庄。印象中,除了去南朗海边吃海鲜外,枫树凰算是去得最辛苦的餐馆了——说辛苦,主要是路途颇远,而且挺难找。开车走城桂路,快到三乡收费站时拐入一条小路,就算进入了南桥村的地界,而枫树凰山庄则在南桥村的南坑尾——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自然村。
[center][b]蜿蜒驶入翠竹小径[/b][/center]
南桥村坐倚山边,南坑尾更是处于深邃山间。进南坑尾的路,一路蜿蜒盘旋,是从山间开出的水泥路,只容一车通过。
沿途可以见到几个小自然村,都是十几二十户人家聚居,幽静惬意,一些岔路口则伸向村民的果园、花田、菜场。路边入眼都是绿色,远山和翠竹相互辉映,眼前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美景。
车开了十几分钟才到南坑尾,这是一个山脚下的小村,窄窄的水泥道旁,是茂盛的野花野草。而枫树凰山庄就坐落在山脚下。
[center][b]五桂秋枫[/b][/center]
酒楼名为“枫树凰山庄”,大概是因为这里的两棵有200年树龄的枫树——广东少见枫树,像这两棵树龄这么长的更不多见。据说12月便可见到枫叶变红,让人心生期待。除了枫树外,周遭还有很多大树,散见一两片小竹林,绿得令人心动,可算一个散心或拍拖的好地方。
酒楼就搭建在山坳里,底下有水塘,鱼儿翔游其中,还有五六只鸭子戏水,颇有意趣。老板说,五桂山的饭馆酒家,这里算是最深了。他指指远处山边的一个洞穴,说当年欧初等几位革命前辈就在那里打过游击。我们看看四面的翠山和高大的树木,高高的蓝天飘过几朵白云,不由觉得此处幽僻安静,心生几分惬意来。
[align=center]葛丝炒牛肉,金黄翠绿,吃的是新鲜[/align]
[align=center]口者口者走地鸡[/align]
[align=center]丝瓜是自己种的[/align]
[center][b]菜式原料完全农家自产[/b][/center]
秋风送爽,我们在荫凉的杉木棚里,坐听风摇竹叶的沙沙声响,山间的空气清新怡人,这种环境下吃饭,无疑要额外加分的。忽听“噼啪”的声响不绝,往这边窗一看,原是老板不知在什么时候爬到细高的橄榄树上,用竹子打橄榄。我们兴奋地走出屋外,只见一个个深紫色的橄榄从树上噼噼啪啪掉下来,我们喜悦地把它们一粒一粒捡到篮子里,竟然有满满的一篮!手上都是橄榄的芳香。擦一个放进嘴里嚼食,没有甜味却有橄榄特有的浓郁香气。中山人就是用这种橄榄做成“榄豉”,蒸土鲮鱼特别香。
待我们回到席上,菜已上桌,都是新鲜的农家菜,据说炒菜、煮茶用的都是山水,隐隐也能感觉到清甜之气。端上来的第一道菜是我们觉得最常见的丝瓜炒肉片,夹起丝瓜一吃,特别甜脆清香。原来丝瓜是村里人自己种的,所以特别鲜嫩,加上大厨对火候的把握也不错,瓜炒得恰到好处。
[align=center]晒干的葛丝[/align]
[align=center]香酥的芋仔焖鸭 [/align]
[align=center]捡了一篮[/align]
其他几道菜也都很常见,比如铁板酿茄瓜,用锡纸包住,搁在铁板上烧得咝咝作响。用筷子挑开锡纸,一股香气伴着热气扑面而来,茄子夹着鱼饼,铁板烧之前先炸过,却让人吃不出油腻的味儿,只感觉到茄子的清甜。
还有一味杂锦三丝,是山庄的特色,主料是葛丝,辅以韭菜,还有牛肉丝。葛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粉葛”,刚才来的时候已经见伙计在太阳底下晒葛丝,原来作此用处。炸过的葛丝金黄香脆,口感独特,而且有益健康。不过同席有人认为葛丝味道清甜,而韭菜味道浓烈,二物同炒必然失却葛丝的原味,所以葛丝不宜与韭菜搭配。看来大厨要照顾所有人的口味,还要再花些心思搭配才行。
铁板海鲜豆腐也是大排档里常见的菜式,虽然味道不错,但出现在景致漂亮的此处,还是显得有些平庸——毕竟是农家菜,与其用华而不实的日本豆腐,还不如依托天然山水,做上一味山水豆腐,想必效果会更好。
口者口者鸡则是在广州流行并在珠三角发扬光大的名菜,在这里出现,卖点无疑是鸡本身——自家养的走地鸡,肉质鲜且韧。
[align=center]山庄置于翠竹山林下[/align]
[align=center]橄榄洗净去核,可即食,可制“榄豉”[/align]
最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是一味芋仔焖鸭,这道菜卖相并不起眼,但吃来,真的难挡诱惑而使我们一再“就范”。一大盘的芋仔焖鸭乘在平日用来蒸糕的平底锑盘里,就这一点已经为其平添了地道风味。芋头和鸭肉都焖煮得入口即化,而且两种食物的味道都特别香浓,所以口感极好。
我们问起好吃的秘诀,厨师介绍说最主要是芋头和鸭子本来就靓,都是自种自养的。他从厨房里拿出一个芋头给我们看,说:“这种叫‘芋仔’,芋身长而小。它们就是从芋头侧面长出的小芋。”乡下人都知道,必须把芋仔从芋头身上切掉,芋头才能长得好,所以到一定时候人们就会切去芋仔,而恰恰芋仔又是最好吃的部分,比芋头好吃得多,切掉芋仔就一举两得了。由于芋仔本身很松化,所以并不需要煮久,鸭先焖十几分钟,然后再与芋仔合焖就成。我们平时在市场买到的多是芋头,所以能吃到芋仔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次我们才5个人,就把一大盘很够份量的竽仔焖鸭搞掂了,可见其吸引程度去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