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狭义上是指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通俗一点讲,是指一条条的生物。但广义上可用于对某些生物的泛称,并不局限于无脊椎节肢动物门。如“昆虫”也简称“虫”,武松打死老虎也说成 “打死一条大虫”,所以,以中国人的理解,动物也许算是“虫”。
因我特别喜欢吃一种广东特产的螃蟹类水陆两栖动物——蟛蜞,也因它样子不雅但味道奇好,故此也将吃蟛蜞列入食虫记吧。
蟛蜞又称磨蜞、螃蜞,学名相手蟹。蟛蜞形状有点像大闸蟹,足有毛,但个体细小,最大的也不过脚指头般大小,在沙田区河畔田埂塘边皆随处可见其踪迹。
蟛蜞状小当然不及大闸蟹有肉,但其鲜味却与大闸蟹近似,昔日穷苦人家,常将蟛蜞作助餐小菜,就算是一些大户人家,亦会粗料精制,将蟛蜞烹成上味。
比之夏天的蟛蜞,秋天的蟛蜞更肥实。将活蟛蜞养洗干净后(死蟛蜞没有人吃,其极易腐败变质),先除去足螯。蟹螯肉是最肥美的,但蟛蜞螯小而无肉,不足以留恋。然后剥去脐掩,再揭开蟛蜞盖,洗净腮内里污物,但要小心保留微红色的蟛蜞子 (也叫蟛蜞膏),这是蟛蜞最精华的部分。不论用何种方法烹制蟛蜞,菜式能否上档次,不在乎调料、煮法,而在于蟛蜞的剥洗程度。蟛蜞太细小,要用前述的方法剥洗好一碟蟛蜞,其耗费之功夫,可想而知。有些人贪图省事,将蟛蜞整只不去螯盖烹调,往往令蟛蜞的美味大为失色。
用蒜头豆豉蒸,是烹调蟛蜞的绝佳方式。如能用去螯盖的方式来调制,省去了硬壳,洗去了泥杂质,更为干净入味,蒸出来也颇为悦目,一团团蟛蜞膏泛盈其上,橙黄鲜亮,与蒜头豆豉黑白相配,再点缀上翠绿的葱花,令人未动筷子已食欲陡增。慢嚼细品,蟛蜞壳咯咯作响,却不刺口,肉虽不多,但蟛蜞膏的甘香混杂着肉鲜与调料的浓味,鲜香杂陈的滋味要比吃大闸蟹还过瘾。若将调制好的豉汁蟛蜞放在煲仔饭面上,让米饭饱吸汁味,那绝对是一煲价廉物美的好饭。若是油炸,则可连壳吃下,香脆鲜美。蟛蜞的美食最适宜于喝酒聊天。
粗料并不代表无精食,蟛蜞子是广东人的绝顶美食。收获而来的蟛蜞,挑拣出雌者,用人手揭盖挤出蟛蜞腹中点点卵籽,新鲜的蟛蜞子用蒜蓉豆豉酱蒸,堪称田基第一美食、顶级农家菜精华,鲜美精致之口福非海鲜河鲜可比。
蟛蜞子酱更是妙不可言。蟛蜞收获多时,农家的婆媳孙女们会一齐动手,折腾大半天,甚至手损指破,才收得一小埕蟛蜞籽,加入适量食盐,密封闷晒一些日子,再陈放一段时间,就成了蟛蜞子酱。想想看,要剥多少只蟛蜞才能收得一埕蟛蜞子,没有一千几百只蟛蜞休想,其矜贵可想而知。蟛蜞子酱可是农家的顶级酱料珍藏,乡下人家不会轻易取出来食用,待过节或庆典时,才取出一些作蘸料,其鲜香惹味被誉为天下奇鲜,这似比小榄人制作的蚬芥更珍贵。
大多数人家并无此等功夫,常会将整只蟛蜞用石磨或沙盆磨烂,加入食盐再闷晒发酵成蟛蜞酱。蟛蜞酱的味道与吃法和虾酱相类似,用来蒸五花肉是绝妙的农家菜。乡下贫穷人家,蟛蜞酱加点葱花蒸熟,便是长年家常下饭小菜了。
中山人习惯上认为,蟛蜞湿热,不宜多吃,但蟛蜞酱却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对医治咽喉肿痛特别有效,咽炎严重时用蟛蜞酱嗽洗咽部并徐徐咽下,有奇效(当然,得忍受一点腥味)。
蟛蜞子和蟛蜞酱的吃法已有些稀奇,但在中山的水乡,若遇上当造,油炸蟛蜞、蒜蓉豆豉蒸蟛蜞、蟛蜞炆莲藕、一锅熟(白灼蟛蜞、虾、杂鱼)、蟛蜞酱炒菜心、蟛蜞煲仔饭,仍是令人神往的乡间美味,此虫美食也。
因我特别喜欢吃一种广东特产的螃蟹类水陆两栖动物——蟛蜞,也因它样子不雅但味道奇好,故此也将吃蟛蜞列入食虫记吧。
蟛蜞又称磨蜞、螃蜞,学名相手蟹。蟛蜞形状有点像大闸蟹,足有毛,但个体细小,最大的也不过脚指头般大小,在沙田区河畔田埂塘边皆随处可见其踪迹。
蟛蜞状小当然不及大闸蟹有肉,但其鲜味却与大闸蟹近似,昔日穷苦人家,常将蟛蜞作助餐小菜,就算是一些大户人家,亦会粗料精制,将蟛蜞烹成上味。
比之夏天的蟛蜞,秋天的蟛蜞更肥实。将活蟛蜞养洗干净后(死蟛蜞没有人吃,其极易腐败变质),先除去足螯。蟹螯肉是最肥美的,但蟛蜞螯小而无肉,不足以留恋。然后剥去脐掩,再揭开蟛蜞盖,洗净腮内里污物,但要小心保留微红色的蟛蜞子 (也叫蟛蜞膏),这是蟛蜞最精华的部分。不论用何种方法烹制蟛蜞,菜式能否上档次,不在乎调料、煮法,而在于蟛蜞的剥洗程度。蟛蜞太细小,要用前述的方法剥洗好一碟蟛蜞,其耗费之功夫,可想而知。有些人贪图省事,将蟛蜞整只不去螯盖烹调,往往令蟛蜞的美味大为失色。
用蒜头豆豉蒸,是烹调蟛蜞的绝佳方式。如能用去螯盖的方式来调制,省去了硬壳,洗去了泥杂质,更为干净入味,蒸出来也颇为悦目,一团团蟛蜞膏泛盈其上,橙黄鲜亮,与蒜头豆豉黑白相配,再点缀上翠绿的葱花,令人未动筷子已食欲陡增。慢嚼细品,蟛蜞壳咯咯作响,却不刺口,肉虽不多,但蟛蜞膏的甘香混杂着肉鲜与调料的浓味,鲜香杂陈的滋味要比吃大闸蟹还过瘾。若将调制好的豉汁蟛蜞放在煲仔饭面上,让米饭饱吸汁味,那绝对是一煲价廉物美的好饭。若是油炸,则可连壳吃下,香脆鲜美。蟛蜞的美食最适宜于喝酒聊天。
粗料并不代表无精食,蟛蜞子是广东人的绝顶美食。收获而来的蟛蜞,挑拣出雌者,用人手揭盖挤出蟛蜞腹中点点卵籽,新鲜的蟛蜞子用蒜蓉豆豉酱蒸,堪称田基第一美食、顶级农家菜精华,鲜美精致之口福非海鲜河鲜可比。
蟛蜞子酱更是妙不可言。蟛蜞收获多时,农家的婆媳孙女们会一齐动手,折腾大半天,甚至手损指破,才收得一小埕蟛蜞籽,加入适量食盐,密封闷晒一些日子,再陈放一段时间,就成了蟛蜞子酱。想想看,要剥多少只蟛蜞才能收得一埕蟛蜞子,没有一千几百只蟛蜞休想,其矜贵可想而知。蟛蜞子酱可是农家的顶级酱料珍藏,乡下人家不会轻易取出来食用,待过节或庆典时,才取出一些作蘸料,其鲜香惹味被誉为天下奇鲜,这似比小榄人制作的蚬芥更珍贵。
大多数人家并无此等功夫,常会将整只蟛蜞用石磨或沙盆磨烂,加入食盐再闷晒发酵成蟛蜞酱。蟛蜞酱的味道与吃法和虾酱相类似,用来蒸五花肉是绝妙的农家菜。乡下贫穷人家,蟛蜞酱加点葱花蒸熟,便是长年家常下饭小菜了。
中山人习惯上认为,蟛蜞湿热,不宜多吃,但蟛蜞酱却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对医治咽喉肿痛特别有效,咽炎严重时用蟛蜞酱嗽洗咽部并徐徐咽下,有奇效(当然,得忍受一点腥味)。
蟛蜞子和蟛蜞酱的吃法已有些稀奇,但在中山的水乡,若遇上当造,油炸蟛蜞、蒜蓉豆豉蒸蟛蜞、蟛蜞炆莲藕、一锅熟(白灼蟛蜞、虾、杂鱼)、蟛蜞酱炒菜心、蟛蜞煲仔饭,仍是令人神往的乡间美味,此虫美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