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澳古道的石阶。
8月8日,中山市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将举行,在“激情市运,活力中山”的精神感召下,“动”起来,成为越来越多中山人业余时间的选择。徒步正成为人们周末休闲,或者日常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本月,“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栏目,便将关注点落在了市内一些既可踏青游玩,又能强身健体的游径上,为热爱此项休闲运动的市民整理出徒步休闲的好去处。
看点1:遗址遍布
步入“古道”沿途而上,从山脚出发走上十来分钟的路程,便能看到一条有数块石板半掩于泥土之中的“土路”,循迹而上数分钟之后,便能看到数百米长的石阶路。而“历史”便蕴含于这石阶之中,这条石阶路正是岐澳古道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段。道路在石鼓村至石莹桥村山间,保留有宽近2米由花岗岩石条、石英石块等铺砌的石阶,沿山势蜿蜒而上。
拾阶而上很快便能到达云迳顶。古迹之一的云迳寺遗址便位于此地,曾经香火缭绕人烟繁盛的云迳寺,如今只留断壁残垣和散落一地的青砖。除了岐澳古道通衢土地庙遗址、云迳寺遗址、“石莹桥路界止”石碑遗址外,岐澳古道沿途还包含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众多国家级和省、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看点2:风景宜人
徒步过岐澳古道五桂山段的人怕是对这里的环境都很喜爱,这条路段正好处于山谷的边沿,夹道而生的阔叶相思树时而紧密、时而稀疏,从树木之间的缝隙远眺,山脚下的中山城市景象仿若一幅“春景”图,一片片的水池,如块块翠绿的宝石,镶嵌在城市绿化的片片绿意之中,落在眼中如水洗般清澈,让人心旷神怡。站在古道中,城桂路上的汽车轰鸣声早已成为远处的背景音,几不可闻,取而代之的是清脆的鸟鸣,让人神清气爽。
看点3:重温历史
徒步岐澳古道,远不止风景可以让人赏心悦目,关于古道的历史钩沉也能让人内心激荡不已。
在古道起始的位置上,为了便于游人对古道历史的了解,细心的修建者们准备了许多碑文,用来记录岐澳古驿道的历史。从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岐澳古道的历史延革,还有许多生动和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在这些历史故事中,与孙中山先生的关连,不可磨灭。
作为旧时往返中山、澳门的重要陆上通道,1912年5月27日,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就是从澳门经岐澳古驿道返回家乡翠亨村。
岐澳古驿道还与启蒙思想家郑观应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位于雍陌村的郑观应故居是古驿道上的重要节点。云迳寺茶亭遗址附近有“许真君格言”石碑一块,上书修身格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落款为“顺德黄敬孚敬书,郑陶斎恭勒”。而据当地村民猜测,茶亭或就由郑陶斎捐资所建,郑陶斎即是郑观应。
不仅如此,岐澳古道在鸦片战争前后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839年,澳门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华走私鸦片的据点,当年林则徐命令封锁澳门,并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率员进驻香山县城、前往澳门,林则徐此行即通过岐澳古道到达澳门,以清朝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的身份对澳门进行巡视。
岐澳古道上的文化,正是中山本土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徒步古道,抚今思古,益身而益智,何乐而不为。
游径名称:岐澳古道
五桂山身为中山的“绿肺”,历来是徒步爱好者最爱的去处之一。去年国庆期间开通的岐澳古道,不仅有山路崎岖可以挑战,有清秀的美景可以欣赏,更有许多关于古道的历史钩沉可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