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坪石有着与中山不一样的秋天风光。 资料图片
“中山日报读者团”再次亮相招募团员。11月16日至11月17日,报名团友将有机会参加以“乐昌研学红色情怀之旅”为主题的韶关精品首团两日游。此次两日游经韶关市文化旅游部门指导,得到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大力支持,由中山报业传媒携手中山市韶关商会,并联合中山市假日国际旅行社,在中礼文化公司、光大银行的支持下得以顺利开展。这一次,就让我们一起预览一下此次行程的亮点与风景吧。
亮点:粤北明珠乐昌坪石
乐昌坪石,地处韶关北部、武江沿岸,曾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镇。
直至今年10月7日,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中山大学理学院天文台的遗址,一段尘封的历史才重新被更多人看见。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进犯广东,广州随之沦陷,中山大学紧急西迁至云南。
1940年8月,中山大学在时任校长许崇清的带领下,回迁到粤北乐昌坪石,直到1944年再次迁校。
中山大学在韶关办学4年期间,培养学子近2万人。这段“学术抗战”的历史被清楚地记载于中大校史档案中。
而这一次,阔别了一段时间的中山日报读者团再次启动,不仅将探访这一段历史,还将深入韶关乐昌,遍访那里的秋之韵味。
细看“秋染层林”
乐昌市位于南岭山脉南麓,粤北边陲,毗邻湖南,素有“广东北大门”、“千年佗城”的美称。
此行中“赏”的部分,主办方将带着团友们一起前往龙王潭生态旅游区,感受这里的青山绿水,瀑布成群,奇石多姿。生态旅游区内有龙王潭瀑布、水帘洞瀑布、孔雀瀑布、岩潭瀑布等10个石潭。让人心动的是,由于生态环境优秀,这里的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且常年青山绿水,蝶飞蜂舞,蝉鸣当歌。这处天然的“大自然氧吧”,是溯溪健身的绝好去处。
除了天然的森林生态,乐昌还有一处古佛岩,则是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又一好去处。古佛岩洞里有着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因其形状大多如仙似佛,故有古人在洞内安放过佛像,在洞口又建有佛寺,古佛岩也因而得名。
这个大型石灰岩溶洞,洞内上下重叠三层,较高处达30米,总面积12000多平方米,常年气温保持在19至20摄氏度。洞内石笋、石花、石柱、石幔,千姿百态。古佛岩还有三亿年前的海底珊瑚化石和罕见的大型石脑,难得一见,亦堪称一绝。
寻踪“学术抗战”烽火岁月
来到坪石,就必须要提起这里的红色岁月。
1928年2月,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军,在乐昌农军的配合下,取得了著名的“坪石大捷”战果。坪石大捷过后,朱德把部队带到老坪石的皈塘村召开祝捷大会并发表演说。坪石大捷祝捷会议遗址就位于老坪石皈塘村晒谷坪。
1940年8月,中山大学在许崇清校长的带领下迁往粤北坪石。在这里,除了利用原有的寺庙空舍外,校方新建房舍88座,其中课室36座、师生宿舍31座。在坪石,各学院散居各处,生活艰苦,物质缺乏。坪石环境艰辛,但学校在困境中依然不忘发展,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颇为雄厚,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逐渐完善。
时至今日,三星坪村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位于坪石老街的中山大学校本部旧址、广同会馆,以及位于塘口村的理学院旧址等仍留存。当年的坪石,使华南教育的“火种”在这里得以保存,不仅延续了中山大学的文脉,同时让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找到了硝烟中顽强生长的根脉。
这一次韶关之行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非常期待首团团友们出游后的第一时间分享。